水泥电线杆的施工步骤中,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材料选择与配制:
水泥品种的选择:适宜电杆生产的品种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早强型可能更为合适,其他品种可能因经济性或脱模强度不理想而影响质量。
砂石料的质量:使用劣质的砂石料,如人工沙和较差的石子,以及不达标的水泥,都可能导致水泥电线杆开裂。
混凝土的配制:混凝土配料不准确,如水泥使用量少,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,导致电线杆破碎。环境对砂、石料含水率的影响所带来的计量误差也可能影响混凝土配合比,进而影响电线杆的质量。
2. 施工工艺与操作:
预应力张拉力:预应力张拉力未达到工艺要求或施加的预应力损失过大,以及预应力不均匀、偏差过大,都可能导致电线杆出现纵向裂纹或断裂。
离心成型与蒸养制度:电杆在电杆模具内离心成型后,需要保证模具的平直平稳摆放,且离心制度和蒸养制度控制要严,否则可能影响电线杆的脱模强度和整体质量。
施工过程中的操作:如减少外环筋的使用量,可能导致电线杆顺向开裂;主筋减少使用量,则容易导致电线杆纵向断裂。
3. 吊运与堆放:
在脱模、吊装和堆放过程中,若未按规定要求操作,如轻起轻放、防止碰撞等,可能造成电线杆的破损。
起吊点、堆放支点不正确,以及堆放场地不平整和堆放电杆的层数过高,也可能对电线杆造成损害。
4. 设计与制造:
设计方面,如螺旋筋的布置不合理,可能影响电杆的抗纵裂能力。
制造过程中,如离心混凝土强度或混凝土脱模强度偏低,以及干缩裂缝现象,都可能导致电线杆出现质量问题。
水泥电线杆的施工步骤中,材料选择与配制、施工工艺与操作、吊运与堆放以及设计与制造等环节都容易出问题,需要特别注意和严格控制。